close

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中國時報【張曉風】

古代婦女的生活裡雖充滿了「敬語」或「敬動作」,但「趨」這個「敬動新竹英文補習班作」卻不屬於女人,它是男性權力世界中一項小小的、卻十分重要的運作規則。

那天,2500年前,鯉,孔子的兒子,在家裡,在庭院中,狹路相逢,遇見他老爸。他就低頭小跑步閃過去。《論語》裡用的動詞是「趨」,「趨」是那時代晚輩對長輩或卑者對尊者的「標準動作」(鯉倒不是為了躲他老爸啦!)。因為大搖大擺或晃來晃去都是不對的,而小跑步的「潛語言」是:

「你很大,我知道這裡是你的領域,我,不好意思,撞了你地面,我本不配和你一起出現在同一時空。不過,你放心,我會很快就在你面前消失的!請把我當作一隻無害的英文單字測驗小老鼠吧!」

除了碎碎的小跑步,其他附帶的外觀是羞赧的,彷彿小孩剛做過小壞事似的表情、低眉、一抹比「微笑」更「微」的「小微笑」、內斂的、收縮的、略感抱歉的、不知往哪兒放的四肢……

這些動作,加起來,叫「趨」。但你去查字典,是查不懂的,字典是好東西,但失之「楞」,他只會告訴你:

趨,走也,從走芻聲。──《說文解字》(古人的「走」是「跑」的意思,閩南地區的語言猶保留此義。)

那是個什麼解釋啊!

當然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,眾辭典中有一套中國大陸編的《漢語大辭典》,倒是包括了如下的解釋:

「古代的一種禮節,以碎步疾行表示敬意。」

我敢說,如果有位華人導演,指定一個十八歲的華裔青年來做這「趨」的動作,則這位華青無論來自香港、台灣、上海、廣州、吉隆坡、馬尼拉或洛杉磯,他都會做得荒腔走板,連著NG十次都沒辦法完成……。

當然,其實,很可能,很不幸的,導演自己也不會做這個動作──而且,搞不好,他連世上曾存在過這樣一個動作的事也不知道……

什麼時候,華人連自己的動作也居然不會做了,你叫他去「聳美式肩膀」,他倒挺內行的。

我認識的明星不多,不過,如果我是導演,我大概會去指定韓國的大長今來做這個動作。哎哎,這是什麼話呀?華人都死光了嗎?怎麼全是韓國人的天下?「三星」遍世界也就罷了,怎麼華人連個「趨庭」的動作也做不來了?我們的動作竟從我們祖先遺傳的身體裡離奇地出走了。我們滿世界去撿別人的肢體、別人的動作,而我們自己的肢體語言卻消失了。

但我說大長今適合示範這個動作,那話是瞎扯的。李英愛其人雖穎悟,她的眉眼五官之間雖蘊含古代中國女子的約歛之美,但「趨」的動作卻不是她該英文學習做的。她就算做對了,也不十分對盤,因為這動作基本上不是女人的動作,它是男人的動作。

古代婦女的生活裡雖充滿了「敬語」或「敬動作」,但「趨」這個「敬動作」卻不屬於女人,它是男性權力世界中一項小小的、卻十分重要的運作規則。它不單屬於男人,而且,相對而言也比較是「檯面上的男人」才玩的或「被玩」的動作。換句話說,這簡簡單單的一舉手一投足,你若身為女人,還真不配做呢!媳婦對婆婆,或者勉強啦!

孔子偶然也對低卑的人或年輕的人做這個動作,那是在特殊場合,說白了,就是碰到喪家和殘障人的場合。死亡和殘障本身並不偉大,但看到承當此苦的人卻令我們心中惻然肅然,好手好腳或好命的人,心理上似乎應該要對受苦者存三分歉意,「敬動作」於是不知不覺便做出來了。

「趨」這個字形在甲骨文獻中是沒有的,金石文也沒有,要等到東漢的《說文解字》的小篆才看到。

當然,《說文解字》等於是字典,它只負責歸納前人的字,並不是說「趨」字自此書完成才開始使用(其實,《詩經.齊風.猗嗟》裡已有這個動作)。而且,我說甲骨文沒有此字,其實也不準確,因為指的是此時此地尚不知甲骨文中有此字。可是,說不定明天就有位權威學者跳出來,說,在商朝,就有此字出現啦──根據新挖到的甲骨片。

而且,就算殷商時沒有此字,也不意味當時還沒有這個動作。

這,也就是說,一個民族,要等文化更成熟些,一切體制運轉得合軌合轍些,才會發展出一套字來形容自己那有意無意的行為方式。

到底這個動作在中國的土地上做了多久?我認為,「趨」字和它的特殊含義至少在東周已有了──而這個行之三千年的古代肢體動作,好像就要很奇怪地斷在我們這一代的手裡了。我當然無意叫大家都來學習並恢復這個動作──但至少,也要知道一下吧!


5BB549E2E933EDDE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17lh77zvh 的頭像
    h17lh77zvh

    嘉義英語補習?

    h17lh77z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